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韦应物〔唐代〕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
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
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注释
星河:银河。
空斋:萧条的居室。
用:因为。
人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
微痾:小病。
颜鬓:容颜,鬓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新秋夜寄诸弟》作于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当时韦应物四十七岁,这年初夏,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诗人籍贯长安,原来又在中央任职,所以常和诸弟栖游共处;今虽升迁,但远在外郡,因而秋来十分思念诸弟,感秋而有此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钱文辉著.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7:第324页

简析

  《新秋夜寄诸弟》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内容由恩弟至忧民、由家事至国事,情绪沉重凄惋,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极其忆昔之情。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表现出一位忧国忧民的政府官员的矛盾心情。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570篇诗文  1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友人

薛涛 薛涛〔唐代〕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陵道中

杜牧 杜牧〔唐代〕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 李白〔唐代〕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